那天刷到胡荷韬成了成都世运会火炬手的新闻,我差点把牛肉面都热糊了。我的第一反应——这小伙子还好吗?毕竟前阵子在国家队踢印尼那场球受了不轻的伤,听说都坐上轮椅了。照片里胡荷韬穿着一身火炬手制服,眼神坚定地接过那根“竹梦”火炬,背景是三星堆的阳光和人群的掌声。作为一个蓉城老球迷,那一刻我是彻底服气了,这勇气和信念,真不是所有年轻人都能有。
伤病这种事,身边人哪个不是一声叹气。我们球迷群里,老李中午还晒哭脸,大伙纷纷刷屏胡荷韬快点回来啊!他刚出头那会儿,没少被俱乐部和主教练徐正源各点名夸,四川话里头“板凳不坐,主力来做”,说得就是他。小时候踢球路过我们小区,穿的校服袖子都快破了,可就是这股子憨劲儿,一步步踢进主力阵容。
胡荷韬这种后卫,不是那种只会一脚大脚清出去的“工具人”。看过几场球,印象最深是头顶脚踢都不失误,边路快下送助攻,队友一个眼神他就懂。有的时候队伍踢得死气沉沉,胡荷韬上去一脚妙传,场子都活了。这样的拼劲、灵气和责任感,他进了国足也不让人意外。
队里的老大哥韦世豪,也开玩笑说胡荷韬“迟早该去欧洲试试”。而胡荷韬倒是挺冷静——不是冲着大合同或者镁光灯,只想在成都蓉城先把主力位置坐实,未来有机会再去欧洲,前提还得有稳定上场时间。说得很实在,如今这个年纪的球员,哪怕心里再着急,没有出场就是一切免谈。暂时留在中超、亚冠,为成都拼一口气,也无可厚非。
伤病恢复期,没少见他训练一个人往复折返,球鞋磨得都发白,也不抱怨。球场空荡荡,只有球鞋踩在场地的声音。人家说他有可能下个月就能回归,这消息传到球迷群,大家像等家里过年一样盼着。成都是个有人情味儿的城市,对自己“娃儿”格外包容和期待。球迷买他的球衣,还专门把签名和号码用塑料壳套起来,说“等他做队长再拿出来晒”。
我觉得,胡荷韬的故事就像每一个在追梦路上跌倒、又咬牙爬起来的普通年轻人。不光靠天赋,他是拼出来的。受伤后没自怨自艾,而是利用恢复期更刻苦,火炬手的身份既是荣誉,也提醒他身体和意志都得是队伍中的顶梁柱。
至于未来,他能不能成蓉城队长、甚至去欧洲闯一闯?没人能给答案。但至少到今天,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球迷和俱乐部你的信任我都记着,回报给你的,绝不会只是场上的一场好球。这样的人,才是成都希望的样子。
你还记得哪些曾让你感动的年轻运动员?有没有谁的坚持或者逆境让你眼眶发酸?聊聊你心里的“成都骄傲”,留言一起为他们加油吧!
配查网-配资股网站-网络配资公司-配资正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