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王蕊 江晨
在肿瘤界,肺癌无疑是最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之一。它不仅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,也位居我国癌症发病率、死亡率之首,江湖人称“肿瘤界卷王”。
最近,64岁的李叔(化名)刚做完手术,结果显示肺癌。而在两个月前,他老婆也刚做完肺癌手术,更令人震惊的是,他们的大女儿,去年也罹患肺癌做了根治手术。一家人没有任何不舒服。
怎么会齐刷刷地被肺癌找上?
视觉中国 供图 (图文无关)
一家四口,三人确诊肺癌
64岁的李叔、62岁的李婶是杭州萧山人,夫妻俩育有一儿一女,一直过着简单生活,平时做做农活、干干家务,远离工业污染。十多年前,李叔做过心脏手术之后,就彻底戒掉了香烟。两口子烟酒不沾,疼爱老婆的李叔还承担起了大部分家务,买菜、烧饭基本“一肩挑”。
展开剩余75%今年2月,李婶因为饭后总觉得胃部饱胀、反酸烧心,便求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。做了胃肠镜检查时,专家发现了她胃窦部的一处硬币大小的黏膜病变,于是将她收治住院,进行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治疗。
然而,术前检查的一份报告让李婶本就紧张的心更“揪”了起来——胸部CT结果显示,她的左肺下叶有一个13*10mm的混合磨玻璃结节。前来会诊的普胸外科(一)陈求名副主任医师看着这个边界模糊不清、毛刺张牙舞爪并有胸膜牵拉的“怪家伙”,高度怀疑这个肺结节是恶性的,建议尽早微创手术治疗。
待李婶ESD手术完全康复后,4月末,陈求名副主任医师给李婶实施了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。病理结果为浸润性肺腺癌,所幸仍属早期,无需放化疗等辅助治疗,定期复查即可。
在陪老婆住院的这段时间,李叔在浙大一院健康管理中心也做了一次全身体检。这一检查不得了,他的右肺上也发现了一个直径超过15mm的混合磨玻璃结节。对比十年前的CT影像,该结节明显增大,专家同样建议手术。李叔当时并不愿意手术治疗,回家吃了一段时间中药,复查CT发现这颗结节完全没有缩小。在儿女们的劝说下,才来找陈求名副主任医师进行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。术后,李叔也被确诊为浸润性肺腺癌,幸运的是没有淋巴结转移,属于早期肺癌。
而早在一年前,他们40岁的大女儿也曾在筛查中发现磨玻璃肺结节,接受了手术治疗,确诊为早期肺癌。
一人患肺癌,家人风险大大增加
一家四口,为何会有三人“中招”肺癌?
陈求名副主任医师介绍,肺癌虽然不传染,但是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易感性,他在工作中遇到过多例肺癌“家族聚集性”的患者。
2019年,在权威期刊《胸部肿瘤学杂志》(JTO)上有研究就表明,家族中有一位或两位一级亲属(父母、子女、同父母的兄弟姐妹)患肺癌的人,自身患肺癌的相对风险是无家族史者的2.57倍;若有3位或更多一级亲属患肺癌,自身相对风险会升高至4.24倍。
“肿瘤家族史是不可忽视的高危信号。即使没有明显症状,这类人群也应纳入重点筛查范围。”在专家的建议下,李叔的小儿子去做了胸部CT,也发现了肺部结节,但只有5mm,定期复查即可。
普胸外科(一)主任胡坚教授强调,无论家族遗传性对后代的影响有多大,肺癌仍是一种后天性疾病。患者之所以得上肺癌,主要原因有吸烟、大气污染、职业因素等。
胡坚教授介绍,肺癌的可怕之处在于早期症状不明显,等到出现刺激性干咳、痰中带血、胸闷、胸痛、体重骤降等症状时,往往意味着肿瘤已经长到一定程度,压迫了肺、气管等器官,此时治疗起来会更加棘手,甚至有些人直接就失去了手术机会。
在浙大一院就诊的人群中,以往肺癌高危人群一般是吸烟人群、家族癌症史、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等人群,以男性为主。但近年来,中青年患者、女性患者越来越多,这令专家团队深感忧虑。
别等确诊时已是肺癌中晚期,专家这样提醒
“早期患者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即可根治;中晚期患者要借助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配合手术治疗、放射治疗等手段来根治或延长生存期的目的;即使是非常晚期的患者,通过靶向、免疫与个体化化疗,也有希望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。”他强调,虽然肺癌“悄无声息”,但早期治愈率可达80%,越早发现、越早诊断,治愈的可能性越大。
专家建议,50岁及以上的所有高风险人群,每年都应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。这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,也是最常用的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,能够发现早期微小病灶,可降低高危人群20%的肺癌死亡率。
发布于:浙江省配查网-配资股网站-网络配资公司-配资正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